人民网
人民网

多管齐下,让彩礼回归“礼”的本质

2024-05-08 10:20:40 | 来源:新华社
小字号

  □李妹妍

  刚刚过去的“五一”假期,不少新人趁着小长假举办婚礼。彩礼话题,尤其农村高额彩礼现象又成为了舆论场中的热点。

  “男女无媒不交,无帛不相见”,这是《礼记》中对彩礼的表述。源于传统婚俗中的“三书六礼”,彩礼本身蕴含着两个家庭对婚姻的重视和美好祝愿。然而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,彩礼被异化成一种衡量爱情的筹码,只重“财”不讲“礼”。远超家庭正常开支的彩礼,给很多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,也给婚姻埋下了不稳定因素,甚至滋生违法犯罪。

  彩礼问题,不仅是关乎婚姻幸福的小事,也是关乎社会和谐的大事。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点名“天价彩礼”,到2024年,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五次提出相关工作要求;民政部先后确定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,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;全国妇联在全国确定64个移风易俗工作试点,探索立足妇联职能优势、推进移风易俗的有效模式;去年12月,最高人民法院、民政部、全国妇联联合举行“推进移风易俗,治理高额彩礼”新闻发布会,发布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……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各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,积极倡导移风易俗,就是要为婚姻“减负”,让彩礼回归“礼”的本质。

  这显然是一项长期性、持续性工作。破解高额彩礼之痛,离不开政策的柔性宣教,亦离不开司法的刚性约束。比如,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,“禁止包办、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。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。”又比如今年2月正式施行的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,除了再次强调“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”,还对彩礼的认定范围、返还规则、诉讼主体等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。司法部门统一裁判尺度、明确裁判规则,对于治理婚俗领域的不正之风,无疑具有“定分止争”的积极意义。连月来,北京、湖北仙桃、陕西富平等多地不断公布适用“彩礼新规”的案件,围绕各类借婚姻索取财物的不当行为,以案释法、以案说理,传递出依法治理高价彩礼的明确信号。

  高额彩礼,从来都不是婚姻美满的“保证书”,反而可能成为幸福的“紧箍咒”。近年来,从职能部门制定指导意见、开展专项治理,到各地推进婚俗改革、强化村规民约,到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、出台司法解释,在全社会的合力中,抵制高额彩礼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。但需要提醒的是,成风化俗非一日之功,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还需综合施策,谨防因急于求成而导致治理手段出现偏差。

  让婚姻始于“爱”,需要男女双方真诚付出;让彩礼归于“礼”,则有赖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。自觉抵制高额彩礼,往小处说,是对美好婚姻的祝福,往大里说,也是对社会文明的守护。(羊城晚报)

新华通讯社出品

(责编:牛镛、袁勃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男生高考英语141分老师激动摸头拍背| 直击俄罗斯街头实况| 一个测试发现你最吸引哪个年龄层的人?暗恋你的会是年上or年下?| 天津高考分数线
返回顶部